新冠疫情的进展情况
截至2022年6月30日,全球累计确诊病例5.4亿例,全球死亡病例635万例,死亡率1.17%。海外累计确诊增速2021年1月开始持续下滑,得益于防控手段的加强和疫苗接种,进入3月份增速触底开始提升,主要与部分国家疫情防控不力有关,进入5月份,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疫情管控加严,增速快速下降,进入7月份小幅反弹之后,8月底开始,增速逐步下降。2021年11月底,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导致海外病例数迅速抬升,到2022年1月底达到新增确诊高峰,2、3、4月欧美疫情逐渐缓和。本周确诊新增增速最高的5个国家为新加坡、希腊、意大利、德国、法国。
新冠疫情进展情况——国内多地爆发
7月2日0—24时,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4例。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9例(福建8例,上海5例,广东5例,重庆4例,内蒙古2例,北京1例,江苏1例,江西1例,四川1例,陕西1例),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(广东2例,江西1例,陕西1例);本土病例75例(安徽61例,山东6例,江苏3例,陕西3例,上海2例);
7月3日,安徽泗县新增阳性病例234例,其中确诊病例20例,无症状感染者214例。截至7月3日20时,泗县共报告798例阳性病例,其中确诊病例123例,无症状感染者675例;
7月以来,安徽,江苏无锡,山东,辽宁等多地爆发疫情;
新冠疫情进展情况——安徽泗县外溢
医药行业行情表现回顾
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2.3%,跑赢沪深300指数0.7个点,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12位;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降14.5%,较沪深300指数跑输4.9%,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24位。
医药行业板块估值情况
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(PE-TTM)为 25 倍,相对全部 A 股溢价率为 74.5%(+1.18pp),相 对 剔 除 银 行 后 全 部 A 股 溢 价 率 为 30.7%(+0.59pp) , 相 对 沪 深 300 溢 价 率 为113.3%(+2.06pp)。
医药子板块表现
医药子板块(申万)表现:生物制品II+5.3%、化学制剂+4.6%、医疗服务II +3.1%、医药生物+2.3%、化学原料药+0.6%、医疗器械II +0.5%、中药II +0.2%、医药商业II-1.8%。
630截止,医保谈判品种
【恒瑞医药】国内上市创新药物达到 11 个,3 个新品种冲击医保谈判:
首个国内原研 CDK4/6 抑制剂达尔西利入局乳腺癌市场;
首款国产自研 SGLT2 抑制剂恒格列净获批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;
二代 AR 拮抗剂瑞维鲁胺为国内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;
【康方生物】全球首个 PD-1/CTLA-4 自研双抗卡度尼利单抗获批上市;
【先声药业/思路迪医药/康宁杰瑞生物制药】三方合作共筑全球首款皮下注 射 PD-L1 恩沃利单抗;
【药明巨诺】全球第六款 CAR-T 瑞基奥仑赛(CD19)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 B 细胞淋巴瘤获批上市;
【微芯生物】PPAR 三亚型平衡激动剂西格列他钠,有望切入肝病市场;
【罗欣药业】国内首款P-CAB抑制剂,替戈拉生片,治疗反流性食管炎;
新冠防控政策更新,隔离缩短
6月28日国家印发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,对密接者的隔离从“14+7”变为“7+3”,隔离时间缩短,并将新冠疫苗接种推荐年龄从18岁以上降低至3岁以上;
次日,工信部取消通信行程卡的“星号”标记。
新的管控方案并不意味着管控放松,而是适应Omicron的短潜伏期,做到合理管控,节省医疗资源;
缩短的隔离期和摘星操作,有利于偏消费的医药服务和跨区域医疗服务需求。
猴痘防控指南出台
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工作,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、接触者判定和管理、实验室检测等工作,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在原卫生部《猴痘流行病学调查原则(试行)》等三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整合修订形成了《猴痘防控技术指南(2022年版)》。
指南指出,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,出现皮疹等症状时,应主动就医,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,以助于诊断和治疗。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,尚未出现症状,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。
现有入境人员隔离期间,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时,各地应主动对入境人员进行猴痘病毒排查,特别是入境前21天内有猴痘疫情报告国旅居史的人员,密切监测出疹情况,发现可疑人员或疑似病例,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并转送定点收治医疗机构。
市场观点
主题性投资逐渐褪去,市场回归理性和价值投资;
重点关注国产替代产业链,消费医药产业链,科创板次新股;
CXO板块前期受到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,跌幅较大,二季度业绩受影响较小;
创新药板块前期受到集采和港股杀估值影响,政策边际改善明显;
医疗服务等疫情受损的板块,受益复苏明显;
免责声明: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