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行业整体表现情况不佳
今年以来,医药板块整体表现较弱,今年1-2月份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来医药板块的反弹,然而到了3-4月份,随着chatgpt的火爆,市场资金不断抽水,导致部分成长板块出现了较大的回调,包括医药板块和光伏新能源板块;5月份,市场整体有所回调,6月份AI板块再次迎来上涨,医药、光伏等板块再次被抽水;
7月份,市场延续震荡分化的行情,医药板块延续6月份的下跌,年初至今申万医药指数跌幅为-7.43%;行业内部来看,医疗服务、疫苗、CXO本月有所反弹,而医药流通、中药等年初以来表现较好的子板块本月跌幅较大,同样是比较明显的存量资金搏弈的结果;
本期市场观点——经济弱复苏,市场磨底
国内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,经济复苏低于预期,投资、出口和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承压,CPI和PPI继续下降,经济通缩压力较大;而市场一直预期的国家政策迟迟未出台,导致市场热情减弱,交易情绪低迷,交易量持续维持低位;美联储7月再次加息的概率较大,对全球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压力,同时长期的美元高利率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较大的压力,资本流出现象明显;延续上期的判断,市场暂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,仍然以震荡行情为主,仓位适当灵活调整为佳;
目前市场处于底部位置,震荡行情中,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;AI和数字经济方向,短期的主题炒作可能阶段性回调,市场更多关注业绩拐点超预期的公司,整体性机会仍然需要等待美联储的加息落地以及国内政策的预期,市场在磨底的过程中,可能就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,这个时刻最难熬,但是离黎明不远了;
医药板块内部的结构化机会,主要来自于个股的独立行情,板块性行情可能在医疗信息化(AI相关)、创新药、中药创新药、创新器械、医疗新基建等领域;
中药板块观点——阶段性调整到位
从申万中药板块整体行情来看,年初以来最高涨幅达16.1%,年初至今(7月14日收盘价)涨幅仅0.6%,高点回调13.4%,当前板块市盈率仅26倍(TTM,整体法),估值重回低点。板块回调主要系高点下Q2业绩环比下滑预期的回调,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基本面没有变化,顶层政策大力支持,基药目录调整在即,实质性配套政策与地方政策不断落地,行业成长性逻辑重新确立,短期资金层面回调后,高确定性与低估值对应下,板块性价比再度凸显,持续推荐中药行情。
23H1-24年,随着业绩释放、估值切换、配套政策持续落地、基药目录调整等催化下,中药板块将会有较好的表现。重点关注,具备低估值、OTC、基药放量、国企改革等标签的个股。
创新药板块观点——政策转好
宏观层面,美联储加息有望缓和,港股流动性和创新药投融资或将回暖。
政策层面,CDE审核规范化有利于创新药格局优化,2023年医保续约规则意见稿发布,相较去年文件,长期药价降幅进一步趋缓,明确鼓励创新的政策方向;
格局层面:格局有望进一步出清,头部biotech有望持续进化,小型biotech更聚焦于核心资产进行布局,商业化依旧是新兴药企的最重要课题。中国创新药有望迎来获批高潮,随着产品管线的丰富与商业化团队的成熟,头部创新药企有望持续进化成长为biopharma,商业化壁垒将使得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。
国内企业国际化有望加快,2023年来,出海交易频发,ADC出海交易数量居多,多家国内药企成功授权出海,国际大会越来越多中国声音,国内药物的创新实力得到进一步认可。
本期投资方案
医药行业整体走势:预计行业指数有望震荡上涨,属于滞涨的消费创新;
中药创新药行业:国家政策持续鼓励中药创新药,今年基药增补目录将对中药、儿童药有所倾斜;
医疗信息化(AI和数据变现)机会:数据变现有政策催化和落地的可能性;
医疗复苏:医院端和消费端的医疗复苏确定性强,困境反转的机会;
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表现机会:中药、器械、服务等;
潜在风险因素:二次疫情爆发、人民币贬值压力、中美关系及台海局势紧张、宏观经济走弱的风险。
免责声明:禧弘私募基金微信推送文章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。